新闻动态

课题组优秀毕业生刘延卿硕士介绍

硕士研究生:刘延卿

交大学习时间:2019.9~2022.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导师:金学军教授/刘仕龙助理研究员

研究课题:增材制造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的压缩变形行为研究

毕业去向:AMD(超威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)/芯片验证工程师

 

1. 研究内容 

    近年来负泊松比蜂窝结构由于具有压痕阻力大、能量吸收性能好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,其在成型复杂结构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,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金属负泊松比微点阵结构,对于实现支撑结构的轻量化和功能化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但是,增材制造工艺和组织对微点阵结构的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,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。基于此,本研究设计四种不同相对密度的负泊松比蜂窝结构:相对密度分别为0.2,0.4,0.6,0.8;利用选区激光熔化(SLM)工艺和316L不锈钢粉末制备了四种316L蜂窝结构。利用准静态压缩试验、数字图像相关法和有限元模拟等技术,研究这种蜂窝结构的相对密度、泊松比及其变形行为。利用SEM、EBSD和TEM等表征手段研究蜂窝结构的微观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规律。

2. 研究结果

    研究表明,蜂窝结构的泊松比随其相对密度的提高而增大,由负值过渡到正值。相对密度为0.2和0.4的试样,其泊松比为负,变形以臂柱弯曲为主;相对密度为0.8的试样,其泊松比为正,变形以节点转动为主;而相对密度为0.6的试样,其泊松比接近0,此时节点转动和臂柱弯曲两种机制协同变形,产生复杂的变形行为。相对密度为0.6的试样变形不稳定,容易在微小干扰下产生较大偏离,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样的实际变形行为有较大差异。

    蜂窝结构的显微组织中有三种晶粒:表面细晶、近表面柱状晶和中心等轴粗晶。三种晶粒的比例随试样相对密度(试样臂柱的厚度)改变:随着试样臂柱厚度的增大(相对密度的增大),组织中粗晶的比例不断增大,表面细晶和近表面柱状晶的比例不断下降。蜂窝结构在微观变形时应变主要集中在不同种晶粒的界面处(表面细晶和近表面柱状晶界面处、近表面柱状晶和中心等轴粗晶界面处),这是复杂组织中多种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的;此外,试样在压缩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变形带和高密度的位错胞,并未观察到孪晶,说明位错运动是其主要变形机制。

3. 研究成果

    研究成果:[1] 金学军,刘延卿,刘仕龙. 一种孔洞结构的3D打印方法和系统.申请号:202111392461.4,申请日:2021年11月23日.

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相变与组织调控课题组

技术支持:维程互联